本文目录一览:

历届诺贝尔医学奖

年,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5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Koch)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届得主: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在感受温度和触觉方面的发现获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奖、诺贝尔医学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九届诺贝尔奖授予瑞士科学家科尔,表彰他对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的研究。 1910年12月10日 第十届诺贝尔奖授予俄罗斯科学家科塞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对细胞化学蛋白质和核物质的研究。

次获奖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颁发了109次。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都没有发行。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克隆人的坏处有哪些?

危害:1) 克隆技术也可用来创造“超人”,或拥有健壮的体格却智力低下的人。而且,如果克隆技术能够在人类中有效运用,男性也就失去了遗传上的意义。

克隆技术的危害: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的疾病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以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

坏处 1,生态方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

克隆出的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无法保证他们会继承原个体的优秀品质。此外,有缺陷的克隆人如何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综上所述,克隆技术在多个层面上都存在潜在弊端,而社会对此尚缺乏足够的准备和接纳机制。